诱捕者作为太空行动中船员阵营的核心身份之一,其核心策略在于主动引诱内鬼暴露行动。该职业拥有两种主流玩法:明牌诱捕与暗牌诱捕。明牌玩法需直接公开身份并驻守电力间等关键区域,通过高调行动迫使内鬼无法轻易下手;暗牌玩法则需隐蔽身份,仅向可信队友(如金水身份)透露信息,利用内鬼的试探心理诱导其攻击,再通过会议阶段揭露对方。两种策略均需结合地图机制与队友配合,尤其是电力间的监控功能或医生的复活能力,可大幅提升诱捕成功率。
诱捕者的战术执行需严格遵循团队协作逻辑。在明牌模式下,需优先与医生、守卫等辅助职业联动,确保自身存活的同时压缩内鬼行动空间;暗牌模式下则需谨慎选择信任对象,避免信息泄露导致计划失效。悬浮装置等小玩意可加速紧急任务修复,为团队争取更多推理时间。需注意,该职业对赏金猎人的短连刀有显著克制效果,但面对双面人等特殊身份时需调整策略,避免因身份猜测失误导致被动。
地图选择与位置把控是诱捕者的进阶要点。火星实验室等配备心电图设备的地图尤为适合该身份,可通过与时间之主配合实现死亡后即时复活的战术压制。电力间、监控室等区域因其视野优势成为诱捕者优先驻守点,但需警惕内鬼利用通风管道绕后袭击。若选择跟随可疑人员,需保持适当距离,避免触发内鬼的警觉或误判为敌对行为。
会议阶段的发言策略直接影响诱捕者的最终收益。明牌诱捕者需清晰陈述行动轨迹,利用逻辑矛盾指认内鬼;暗牌诱捕者则需通过间接证据(如任务进度、投票行为)引导团队推理,避免过早暴露身份。若成功引诱内鬼攻击,需在会议中精准复盘事件经过,利用时间差或目击证言巩固可信度。需注意,过度依赖诱捕可能导致船员阵营忽视其他线索,因此需平衡主动出击与全局观察。
诱捕者的强度评级为T2+,其上限取决于玩家对局势的预判与临场应变。该身份无绝对克制短板,但需避免因队友误操作(如错误投票或信息泄露)导致战术失效。在版本更新后,诱捕者已更名为诱饵,但其核心机制未变,玩家需持续关注平衡性调整对战术的影响。